3上一篇 2010年5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世博中国茶:改变历史的完美努力

司晋丽

  2009年10月12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

  在上海世博会的涉茶项目中,联合国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展示最声名远播、风生水起。这个项目诞生前后,都有哪些不为之所知的故事?请听本报特约记者娓娓道来。

  世博会开幕以来,世博会联合国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主任黄汉庆并没有时间像大多数人一样尽情享受假期的快乐。接连不停的活动、电话铃声和传真等着他,他觉得自己像穿上了红舞鞋,难以再停下来:他时而出现在茶仙子的培训现场,时而教联合国副秘书长等国际嘉宾慢品中国名茶。

  此刻的忙碌,一切源于中国茶界去年萌生的一个想法:让中国茶走进世博会联合国馆,为中国名茶搭建一个史无前例的国际大舞台。

  做一次完美努力

  一提起世博茶,人们很容易想起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茶的情形。由于可口可乐在饮料上的垄断,中国茶的存在空间微薄。

  “不可否认,北京奥运会给中国茶人一个警示,再不从理念上、行动上积极起来,只会与世博会失之交臂。”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对记者说。“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就积极游说各方,扶持中国茶叶进入世博会的平台。”

  在于观亭等资深茶人前辈的积极运筹下,来自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专家多次召开会议论证茶入世博的可行性。中国茶界把目光放在了世博会,想着用什么样的方法,将中国茶与世博实现很好的链接。2009年上半年,由黄汉庆、于观亭、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陆尧、上海市茶叶学会原秘书长刘启贵和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舒曼组成的五人领导小组逐渐成型。

  随后,五人小组将世博会联合国馆“收归麾下”。为了给名茶进世博铺好路,上海市茶叶学会结合本地优势,主动出击,展开强势公关,硬生生将联合国馆从一家知名服装企业手中抢过来。联合国馆的赞助商原本被一家实力雄厚的国内服装企业瞄准,但通过一系列游说公关,黄汉庆们最后做通联合国代表官员和上海世博局的工作,由中国名茶取而代之。自此,五人领导小组正式有了一个官方称谓“世博会联合国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

  “当然,最主要是茶的魅力感染了大家。”黄汉庆说,“茶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独一无二。如果它作为联合国馆的赞助,一定会给各国人民一次完美的、令人难忘的经历。”在与联合国代表谈判时,他们庄重而不乏新颖的说辞,令对方动容。

  总赞助费1500万元人民币——联合国馆的相关协议签下来了,但入驻的中国茶企还没有着落。“我们心里也忐忑不安,”于观亭说,“1500万元赞助费,对于销售和利润本来就微薄的茶企来说,不是一笔小数字。”

  说服有实力、产品质量有保证的企业来参加,成为当务之急。此时,时间的指针已经指向了2009年6月5日。这天下午,在成都国际茶叶成都茶产业研讨会上,黄汉庆代表招管委首次向国内外嘉宾公开宣布:寻找合作企业的工作正式开始了。而这,距离联合国馆划定的最后截止期限只有不到六个月了。

  消息甫一宣布,就在会场引起了热烈反响。6月5日晚,在入驻酒店的大厅里,没有美酒,没有品茶,招管委与参加全球茶业大会的部分知名企业进行了首次正式接洽与磋商。“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又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黄汉庆说,“毕竟,高额的赞助费不是一笔小数目。”

  从小心翼翼地观望,再到认识到这次机遇的价值,积极投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白热化竞争,并想方设法为组委会提供更妙的创意,产茶区的政府与企业的态度与做法也直接推动了事件的进程。

  10月12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暨世博茶经济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时,十大名茶签约了九家,另外还有三家名茶在争夺最后一个名额。这意味着,“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商工作最艰难的时光已经过去。

  10月12日,屈指算来,距6月5日开始招商只有130天的时间,而距离联合国馆的截止期限只剩一个月了。

  “险中取胜,”黄汉庆说,“我们曾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凑不到10种名茶,我们宁愿放弃。”

  塑造茶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经过层层筛选,多方平衡,最终入驻联合国馆的名茶,除缺少黄茶外包含了其他五大茶类。评委对于每个参选项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在质量上和企业规模上严格把关。“每种入驻名茶赞助费是150万元,所有费用将全部用于世博会相关活动。”黄汉庆说,这道高额赞助门槛,确保了入驻品牌的实力和品质,也就保证了中国茶的形象。

  当初的设想是,如果凑不到十种名茶,宁愿放弃这个项目,但最后,大家的热情大大超乎了想象。于是这份油然而生、又被不断加强的责任感,在于观亭、黄汉庆等人身上也更加显得沉甸甸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组委会提出“喝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喝茶,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与世博会的主题相呼应。

  一切有待细化。对于黄汉庆们来说,最高的赞誉在于最后达到的预期的美感,让一个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实践形式,将主题变为世博会期间可见、可闻、可感、可观的种种具体呈现的全过程。围绕这个项目,茶艺师、少儿茶艺、茶仙子、茶寿星等选拔活动逐一拉开帷幕。“我们上海的少儿茶艺是很有特色的,这次可以通过海选,将最高水平的表演展现给前来参观的每个人。”

  “卖几斤茶叶不是我们的目的,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做一次严密的策划,一次完美的努力。”黄汉庆说,“如果世博会能为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国茶产业发展作出有创意的思想贡献和不可替代的传播贡献,并集成性地提出一批示范性的活动项目,就有望成为中国茶文化活动史上一次难忘的里程碑。”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