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5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市场 大平台
——记广西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
本报驻广西记者 袁羚授 甘剑伟 通讯员 陈海

  在去广西田阳县采访的路上,高速公路两旁时不时出现漂亮的别墅群,正当记者纳闷田阳县的房地产怎么都在高速公路旁开发时,随行的百色供销合作社领导告诉记者,这些别墅不是商品房,而是当地农民的住房。他说,这些别墅被当地农民戏称为“西红柿楼”或“芒果楼”,是农民种植西红柿或芒果致富后建起的房子。广西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成后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当地农民种植一亩西红柿收入达1万元/年以上。

  供销合作社搭台  农民唱戏

  在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进行西红柿交易,并没有出现想象中“车水马龙”的场景。“我们的市场与其它中转的市场不一样,直接为当地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现在西红柿交易已接近尾声,进入交易淡季,两个月后将迎来芒果交易的旺季。”一见面,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经理何忠命对记者解释。

  何经理接着向记者介绍: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一期工程占地252亩,有交易大棚14栋、大型停车场、信息系统和检查检验系统、综合服务大楼、废弃物处理中心和冷链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由田阳县供销合作社独家投资1亿元于1999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营,每年市场交易量达70多万吨,年交易额达10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9万多户,安置就业人员近万人。

  该市场是国家农业部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龙头企业,广西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

  该市场建设之前,田阳县的果菜批发市场设施简陋,设备不完善,信息闭塞,每年水果、蔬菜交易量难突破20万吨,农产品“卖难”问题非常突出。市场建成后,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西红柿价格提高了,每斤可卖到1—2元,品种好的,还可卖到3元,而这之前,5毛都不到,有时候低至2毛,那时很多农民宁可让西红柿烂在地里也不愿采摘。二是农民送货交通工具的变化,最初农民大多是挑着产品来卖,接着是一辆摩托车带两个箩筐,现在很多农民是开着小货车送来的。

  不仅搭台 还得敲鼓

  “搭好了台只是第一步,要让农民唱好戏,我们还得敲锣打鼓。”何经理对记者说。

  为了拓展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市场先后派人参加在北京、上海、西安、云南、海南、广州等地举行全国性农业技术开发展销会,大力宣传田阳县农产品生产和市场流通情况,并与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络,成功地将田阳县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华东地区的营销网络。同时通过代理商将农产品远销到越南、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市场每年召开1—2次全国性农业科技推广交流会、展销会,发展订单农业。创立了农产品产销协会,每年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产销协会会员外出考察并与销地批发市场搞好对接,提供简化入场手续、市场信息咨询等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支持经销户扩大农产品经营规模,逐步形成“基地+市场+客户”的产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加大了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方便农民发布手机各类农产品信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该市场进行农民经纪人技术培训,与田阳县工商局等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联合举办经纪人培训班,组织学习市场营销学、经纪人基础知识、合同法、电子商务、商品养护等多门知识。对农民技术员进行化肥农药的使用方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无公害农药使用知识等方面培训,每期参加人数超过200人,累计培训农产品经纪人3万多人。

  舞台规模还得扩大

  虽然该市场被确定为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但随着田阳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上市量逐年扩大,市场现有铺位已不能满足农产品交易的需要。

  从2009年起田阳县供销合作社又划地100亩投入6000多万元开始建设市场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冷库1万平米、交易棚4000平米、果菜包装车间1000平米,配有农药检测中心、电子结算系统、排水排污、水电供给等配套设施,二期工程建成后,预计交易量可增加到120万吨,总交易额可达16亿元以上。

  同时,为解决田阳县百育、那满镇,田东县祥周镇的芒果、蔬菜、西瓜、香蕉等农产品销售问题,该市场又于2008年8月投资建设了一个分场——百育交易市场。每年市场交易量达2万吨以上,市场交易额3亿元以上,解决农民从业人员500多人。

  田阳农产品市场还根据当地实际,积极筹建那坡县农贸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950平米,总建筑面积1550平米,设有百货日用品、熟食、水产品、青菜等摊位100个,市场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额170万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