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5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减负”之惑 海南破题
海南省设立农信社改革补贴专项资金 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涉及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八个方面
刘小萃

  背  景

  蒋定之赴海南专题调研

  强调对农信社加大扶持

  今年3月,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就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和服务问题赴海南省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期间,蒋定之强调,要切实发挥多方合力,加大政策扶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调研中,蒋定之重点提出“着力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要按照“自身努力,各方支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消化农信社历史包袱。

  具体建议包括:农村信用社要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提升信贷资产质量;要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经营状况,增强自我消化能力;要采取股权溢价发行、股东购买不良等市场化手段消化不良资产。各级地方政府要继续采取资产置换、现金捐赠等方式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要结合地方财力,给予支农业务相关补贴和奖励,以弥补和覆盖其经营成本风险,提升抗御风险能力。

  蒋定之强调,海南等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很多特殊困难和问题,在政策设计上,要解放思想、积极开拓,在制度上允许大胆创新,政策上允许适当突破。


  经过六年改革,脱胎换骨之后的农信社进入新的加速期,但要想实现新飞跃仍显步履沉重。虽然在第一轮改革中,农信社通过票据置换得到了1500亿元的扶持资金,然而沉重的历史包袱并未完全卸下。

  “对农信社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的呼声由来已久,决策层也高度认同“加大对农信社政策扶持非常必要”的观点,但解决途径却是悬而未决。直到5月8日,海南省政府的一纸文件浮出水面,农信社的“减负”之惑终于有了答案。

  政府拿出“真金白银”

  这份备受关注的文件是《海南省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仅千余字、九条款,却“含金量”十足。

  “设立农村信用社改革补贴专项资金。”这是海南省政府制定的一揽子扶持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海南从2011年起5年内,在农信社历年挂账亏损未全部消化前,省级财政按上一年度农信社缴纳的营业税为额度设立农信社改革补贴专项资金。

  海南省政府将“通过信贷引导方式实行有条件补贴,用于弥补历年亏损、增加拨备和鼓励入股农村信用社。”据了解,农信社改革补贴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除了以“改革补贴专项资金”的形式给予农信社资金支持,海南省还将通过“建立财政资本金、资产注入或资产置换机制”,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

  《意见》中,同样引人关注的另一项扶持政策则是“税费减免”。海南省将“依据省级权限,减免农村信用社有关税费。”从2010年起5年内,各级财政、房管、土地等部门对有亏损挂账的农信社可免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农村信用社在改革改制过程中土地、房屋等资产发生权属转移时,按国家相关税法规定,免征契税。依据有关规定,免收农村信用社房产登记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除了上述“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的扶持政策,海南省政府还将对于“农信社扩大‘三农’服务范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举措”将给予重点支持。《意见》提出,对农信社增设新的服务机构确有用地需求的,根据实际情况列入规划安排;对农信社到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信贷服务网点,按有关规定给予补贴。

  “三大鼓励”取消歧视

  “取消对农信社的歧视性政策”,这是近几年来,基层农信社反映最为强烈的呼声之一,但由于种种政策性原因,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彻底地解决。

  而在海南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则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列入其中并重点强调。《意见》提出,“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到农村信用社开户和存款,积极引导各类财政性资金等存入农村信用社。”

  除此之外,另外两项鼓励性政策也在《意见》中被重点提及——鼓励农村信用社参与新农合、新农保等农村社保业务;鼓励农村信用社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鼓励之余,海南省政府还对农信社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出奖励政策,将“对农村信用社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在行业领先和成效明显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与此同时,海南省政府还将积极向农村信社推荐投资回报稳定、收益良好的涉农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农村信用社参与重点项目的银团贷款,帮助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支持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


 

  观察金融室

  农信社奔跑  盼政府“鼓劲儿”

  始于2003年的农信社改革,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就是将农信社的管理权和风险责任一并交给了省级政府。

  由此,历经管理权数次更迭的农信社开始了“省政府”管理时代。

  农信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纵观近几十年中国地方金融的发展,这类金融机构的生存状态与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密切相关。一些地方政府为满足自身的各种偏好和政绩需要,向地方性银行机构施加压力,要求它们满足其特殊偏好,包括要求向地方政府选定的项目或企业提供贷款或担保贷款,以获取地方经济增长;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兼并经营处于困境的其他小金融机构比如陷入财务困境的城市信用社,以维护一方金融平安与经济社会稳定;强制性命令向已处于困境的企业提供贷款以维护社会稳定或收取税金,不一而足,两者利益分歧越来越大。其结果往往是导致地方性商业银行机构因此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迫使其更多地寻求违规经营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结果走向恶性循环。

  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海南是最后一个进入农信社改革行列的省份,然而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农信社改革仅两年,成绩斐然。由此可见,在农信社的改革发展之路上,地方政府的支持程度对其影响深远。

  避免干预农信社的信贷投向、加大对农信社的政策扶持、消取歧视性政策为农信社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等等,才是地方政府正确的“角色定位”。农信社期待快速发展,还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