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5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

王 劲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从田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主体和多种复杂因素,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标准化生产、保证投入品安全以及行业自律、标准制定、市场准入、应对危机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一、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风险。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的错用、滥用等不规范行为,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影响农产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农户不知道农药、化肥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经常超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等见效快的化学投入品,造成了土壤板结问题,农作物也更容易感染病虫害,结果又导致了农药使用的继续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陷入用药到发病到增加用药的恶性循环之中。此外,工业“三废”不合理的排放,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安全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组织风险。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质量安全管理困难。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农产品生产规模小, 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独立经营,种、养的产品种类多、杂、乱,无法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组织生产,进而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一致性、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流通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设备、经营方式和质量意识。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带动效应有所凸现,但至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总体的组织化程度仍相对较低。

  (三)加工风险。由于不注意各种安全防范措施,我国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很容易受到影响。部分生产经营者为改善农产品外观质量、延长保持期或增重,超标或超量使用添加剂、滥用添加物,甚至使用非法添加物,导致在加工过程发生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此外,加工场地选择不当,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工作人员卫生不规范,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危害。

  (四)贮运风险。大多数农产品不易保存的自然属性,对运输贮存条件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贮运状况令人堪忧,一是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许多农产品甚至不包装就直接上市;二是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冷冻保鲜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藏链物流尚未形成,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这样不仅使农产品极易受到污染甚至腐烂变质,而且无效物流严重,损耗较大,档次难以提高。

  (五)消费风险。由于受食品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知识水平的制约,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无法完全正确地判断食品质量是否安全。同时受传统消费习惯、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首先考虑的是食品的价格和外观,而对于该食品的质量安全及长期消费该种食品是否会危害到身体健康则考虑相对较少。

  (六)监管风险。农业标准化建设体系不健全,水平偏低。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上,尚未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标准贯彻实施力度不够,推广实施范围窄小,普及程度低,国际采标率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健全,面向生产基地和市场的基层质检机构严重缺乏;有质检机构的仪器设备陈旧落后,检验人员力量不足,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虽已引进HACCP等国际监测体系,但由于整体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仍以终端产品的目的性检测为主,对于产前产中过程的监测还很缺乏。市场准入管理较弱,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许多地方还存在农产品未经检测就直接上市的现象。

  (七)诚信风险。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经营者不仅总体规模小,而且部分经营者缺乏职业道德。个别生产商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于不顾,追求自身不正当经济利益。而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不健全,给不法经营者提供可乘之机,使威胁消费者生命与健康的不安全农产品得以投放市场。

  (八)信息风险。媒体对农产品安全问题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但是近来媒体对某些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过度渲染引起公众恐慌,带来相关行业无辜受损,社会信任下降等负面影响,也会导致产生新的风险。

  二、供销合作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力量

  对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客观种种不利因素,供销合作社在促进标准化生产、保证投入品安全以及行业自律、标准制定、市场准入、应对危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有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逐步改善和有效解决。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扎根农村、熟悉农业、了解农民,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品牌化经营、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化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推进“新网工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组织保障

  供销合作社有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覆盖城乡的经营网络,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打造统一品牌,发展连锁经营,将分散的经营网点改造整合为现代流通网络,促进系统内经营主体的规范发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农超对接”是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流通的一种新型方式,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方式。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超市之间的桥梁作用,大力推进“农超对接”。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为重点,完善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对现存的86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功能,加强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物流等设施建设。

  开展测土配肥,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此外,供销合作社还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经销场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准流通和销售,严把市场准入关。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积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专业合作社逐步开展标准化生产,塑造专业合作社产品绿色环保形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截至目前,总社已完成制修订国家农产品质量等级、检测方法等各类国家标准近200项,批准发布行业标准240多项。总社直属科研机构还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为供销合作社主营大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科学集成、完备配套的标准化与技术解决方案。

  (四)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行业协会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微观主体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具有重要作用。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政府授权和自身组织体系完整等优势,大力发展行业协会。截至2009年底,全系统发展行业协会近2万个,会员总数近270万个,涉及棉花、农资、茶叶、果品、食用菌、蜂产品、畜产品等众多行业,在行业自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在应对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中发挥独特作用

  在应对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中,供销合作社具有资源丰富、点多面广、网络遍布城乡的优势,在稳定市场、保障供应质量安全农产品、避免农民遭受更大损失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年初,各大媒体接连报道了海南豇豆被检出含有禁用高毒性农药水胺硫磷的消息。一时间,消费者 “谈豆色变”,对海南其它瓜菜也暂时不吃。海南豇豆一时间滞销严重,当地菜农损失与日俱增。为降低菜农损失,挽回海南蔬菜声誉,全国总社发出紧急通知,在系统进行总动员,要求全系统农产品龙头企业、超市、批发市场、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类相关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帮助海南菜农解决困难,减少损失。海南省供销合作社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宣传相关知识和种植要求,在全省设立28个瓜菜收购点,日夜收购经检测合格的豇豆等瓜菜,利用全国供销合作社网络,销往内地大中城市,日出岛瓜菜达2500吨左右,有效缓解了海南毒豇豆事件的恶性蔓延。

  今后,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促进“农超对接”、测土配方的广泛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二是继续推进系统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积极应对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四是大力宣传健康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理念,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作者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