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一家茶室,设在龙井乡北边的小坡上,坐西南向东北,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茶园,可望远处的名川秀山,是个地道的幽静之地。游客听着采茶姑娘哼着采茶歌,回味着缕缕的茶香,享受着人间的快乐。
清代诗人陈章在《采茶歌》中唱道:“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洞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知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诗句借助采茶的特定场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道出了采茶女的辛酸。
平日,想象一下采茶人的生活,该是多么地风光……在绿色丛中,悠哉悠哉,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最初,采茶如同摘取其它植物一样,是随意而为的。
第一个采茶人当推神农氏,这是有文可考的。唐·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以在山野自生的最好,人工种植的较差。人工种植特别讲究方法,云南当地传统种茶用的是“挖塘种籽”,是“棵对棵,满山坡”。这种方法种植的茶树生长期长,产量低,而且茶树是乔木型,由于种植密度稀,透气透光,病虫害少,茶树营养得到充分吸收,采茶时要爬到树上去,茶的味道非常好。
早春的苏州,在三面环山的槎湾村山坡上,茶农身挎竹编的小勾篮,篮里装着半筐刚采摘下来的嫩叶。
您也许不知道,这时三四斤嫩叶,能制成半斤成品茶叶,能卖上一千多块钱。而一斤碧螺春茶要有六七万个小嫩芽。就是一个熟手,一天最多也只能采4斤左右。采茶如采春,要争分夺秒,无论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还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的身手一样灵巧敏捷。翘起指尖,在茶树的桠梢上飞快地掐下嫩芽尖。掐得飞快,快得像鸡啄米一样。
黄山毛峰产于黄山,叶芽上细茸白毫密布,叶形酷似山峰尖顶般的雀舌,特定的“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整日满山云”的茶叶生长环境,特定的“每年清明至谷雨之间”的采摘时段,特定的“一叶一芽”的采摘标准,加上采摘手法的奇巧,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产量极少,物稀而贵。
大红袍的采摘,心须由省市级的官方人员在场,一番仪式,一番察看,一番签字,才能采摘。采毕,登机送往销地,享受的是国际贵宾的待遇。
难怪巴黎有位屈指可数的成功茶商陈先生说:“中国茶不能以吨卖,要当工艺品来卖,因为茶是很高雅的,它绝不仅是几片树叶,茶里的文化,十年写不完。”
雁南雁荡山有一种神奇的猴茶,鲜为人知。
雁荡山山高、雨多、雾浓,有的茶树生长于峭岩绝壁之上,终年享受雨雾滋润,汲取岩石缝隙的有效矿物质营养。而悬崖峭壁上的茶树芽叶很难采摘,因此这里流传着神话般的猴茶。
猴茶之意,即猴子在悬崖绝壁上采得的茶叶。
相传山中猎户常设法捕捉猿猴卖给茶农。经过训练后的猴子,叫猴奴。
每逢清明谷雨采茶时节,茶农把猴奴引上茶山。主人将布袋挂在颈上,群猴也效仿,主人登绝壁,猴子也跟随,主人采茶,群猴亦照葫芦画瓢。
断崖绝壁,人上不去的地方,群猴随意登攀,所采之茶,能够不优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