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4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把蔬菜从工厂种出来
——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蔬菜工厂”纪实
陆 璐

  “蔬菜工厂”的水培蔬菜。

  把蔬菜搬进工厂,把院士请进合作社,把科技转化为产品,在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愁销路、拓市场的时候,辽宁沈阳的一家合作社却早早地走出了科技兴农的步伐,这个合作社就是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作为“沈阳第一村”,小韩村早已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全村村民都是村办企业靓马集团的股东,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呱呱坠地的婴儿,都享有股份分配和各种津贴,所有村民实现了百分之百就业,人均年收入早已过万元。小韩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但是靠着农业产业化和科技产品现代化,从传统农业中转换过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小韩村党委书记王心智说,科技就是生产力,小韩村如果离开了科技就无法实现富裕。

  虽然村民们都成为了村办企业的股东,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但具体每一个人占多少利益、担多少风险却十分模糊,因此,2009年,小韩村成立了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每个农民按照他的资金、土地、工作成绩等方面的贡献,占有不同比例的权益,农民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农业工人。王心智说,我们在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的范围内让最多的农民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

  “蔬菜工厂”走出现代农业新路子

  2009年7月,全国首家“蔬菜工厂”正式落户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它将以工厂化方式进行绿色与有机蔬菜立体化、多层次生产。“蔬菜工厂”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并配有1万平方米的冷藏车间。工厂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和营养液要素进行精确控制,实现蔬菜周年连续高效生产,同时采用立体化、多层次栽培模式,大幅提高空间利用率,产量将是常规生产的5-10倍。

  科技对于农业产业化来说有着决定性的地位,一项科研成果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王心智说,小韩村蔬菜工厂的建立,能够改变东北地区冬季蔬菜主要靠外地输入的情况,能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同时,在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有机食品越来越受青睐的时代,“蔬菜工厂”的蔬菜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蔬菜工厂”主要采用水培技术种植蔬菜,由于是无土栽培,消灭了虫害生存的条件,植物所需养分均由营养液提供,因此,水培的蔬菜非常健康、安全。目前,“蔬菜工厂”生产出的首批绿色健康蔬菜已经送进了沈阳各地的机关食堂且广受好评。

  科研团队成为坚实后盾

  王心智对于蔬菜工厂前景十分看好且饱含信心,因为在他的身后强大的科研团队成了最为坚强的后盾。2010年,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迎来了3位响当当的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方智远、刘旭,蔬菜工厂特邀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他们将为小韩村工厂化生产蔬菜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这也是全国第一家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的院士工作站,意在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化科研技术成果、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

  王心智说,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的是“蔬菜工厂”,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靠的是领先的科技,需要后续的研发能力,包括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因而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目前我国很多科研院所与生产单位相隔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成果的商品化转化,而“蔬菜工厂”恰能给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第一试验场,院士和专家们可以在这里实践他们的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实现了“产”与“研”的互通。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小韩村不仅外引人才突出,在自己培养人才方面也相当重视。一向认为科技为生命力的王心智提出了注重“富口袋”,更要注重“富脑袋”。如今的小韩村,小学到中学实行免费教育,高中到大学提供教育奖学金,出国留学更有高额奖学金。同时,在村里有两所联办大学,一所是同沈阳市党校联办的业余党校,一所是业余科技大学。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年培训现代农业技术工人400人,解决周边地区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并为邻村的党员订阅报刊。王心智说:“我本人和小韩村的同事们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和农民非常了解,实践能力强,而培养更多高科技的人才则更有助于专业和实践相融合,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人才就会越来越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