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4月10日,由联商网主办的“润百·2010年联商网大会暨第七届中国零售业营销论坛”在南昌召开,专家学者及国内大型零售企业高管共500多人出席大会。本届大会以“因商而联,开放融合”为主题,除设2010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七届中国零售业营销论坛、2010搜铺网商业地产论坛等分论坛外,还首次举办了2010中国百货零售行业新动力专题论坛,并同期举办了江西省农产品“农超对接”展示洽谈会。会上,业内专家就目前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模式创新以及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解决方法各抒己见。中国零售业存在哪些问题?靠什么实现创新突破、支撑未来?零售业,如何转型?本期专题将大会演讲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提炼出来,再现给读者。
——编者
新观点
转变发展方式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主任、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 丁耀民
近年来,零售行业不断快速发展,新的发展形势要求零售业要有更开放的心态,从而更好地优化整合资源,不断做大做强。2008年是突变的一年,当年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字——“救”,救灾、救市。那个时候,浙江的经济指标开始往下走。2009年是非常复杂的一年,当年的关键词是一个“保”字,保增长,保企业,保稳定。通过2009年的努力,浙江省整个经济指标开始往上走,GDP增幅8.9%,财政总收入3600个亿元,农民纯收入突破了1万亿元。步入了2010年,我觉得今年的关键是“调”,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浙江的发展肯定会更好,更快。
中国可能会诞生购物公园模式
江中集团、紫金城总裁 郝文彬
总结过去三、四年,零售业已经出现了3个阶段,各种业态相互在一起整个得到了提升。21世纪商品的国际化促使消费行为逐渐超越国界,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知,目前传统零售业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传统商业模式的很多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传统的商业模式无法使用更多的业态互动经营,难以形成整体的经营力;传统的商业仅注重卖场,缺乏休闲、娱乐,没有景观,购物是惟一的目标,无法满足人们多种需求。如今零售业与商业地产是一种新需求,零售业发展在很多程度上依附于地产的需求,购物公园模式在中国也将有诞生的可能性。
企业要走出去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战略部副主任 张育林
最近几年有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针对外资开放是否过渡,是否已对流通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对此商务部有一个基本立场:继续扩大开放。不开放,国内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网络、产品的出口,都会存在更多不利因素。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应该思考怎么进行区域优化,在进行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国内企业要更多地走出去。
转变发展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国雄
中国零售市场具有50万亿元的潜在市场,20万亿元的银行储备,10几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如何将市场变成企业的业绩,这一点是包括所有地产商、供应商、开发商、策划商、支持商都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当前零售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我的建议是:第一,从政策产值转向市场;第二,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发展;第三,立足于区域,做强、做足、做实,站稳脚跟;第四,从面前的市场向潜在的市场转变;第五,从商品的经营转向服务市场开发;第六,从平面经营向立体经营推进;第七,从重视形象工程转向社区发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请到现场决定计划
百安居市场部总监 蒋美兰
看卖场是否成功,主要有5个评价标准。一是转换率,二是停留时间,三是困惑指数,四是截击率,五是等待时间。研究消费者商场的购物行为,才能正确判断你该如何设计卖场体验。而所谓的购物体验就是在门店中,消费者从进门到离开希望有什么样的体验。通常,顾客的购物体验如何主要看:外招是不是很有吸引力?主通道的指引,是强迫动线还是开放式空间?商品介绍是消费者语言还是商品功能?陈列的模式能不能激发消费者的灵感?写上的价格还是否打算让消费者看?请记住两句话:提出的概念与如何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概念是同等重要的;千万不要在办公室里决定你的策略,请到现场决定自己3年或5年的计划。
构建供应链主导者
上海商学院教授 周勇
探讨我国未来的零售企业,大致存在四个维度。第一个纬度是从客户端、需求端提升客户的价值,改变零售业;第二个纬度是从零度的角度考虑引进人才和降低价格;第三个纬度是要注重创新,比如电子商务的发展,主题商店、3+1模式、公园模式,还有其他的新兴模式等;第四个纬度是要做供应链的主导者,能够把前三者组合在一起,以客户端、供应端服务于产品并且创新,让三者成为供应链。谁能够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谁就有了创新资本。
体验是永久记忆
台湾美华泰精品百货副总经理 范国勋
美华泰整个生活流行馆之所以会成功,一是因为市场定位非常清楚。二是商品收集丰富,区别于一般的零售。三是有强大的资讯系统作为后盾来掌控整个商品的经销,创造新营销的手法。四是卖场灵活度展现,让消费者在卖场中不会有枯燥感。五是致力于会员的经营。最主要的还是体验式经营的成功。服务只是一个品牌,商品只是一个道具,消费只是一个过程,但是体验是永久的记忆。消费者如果在购物的过程中得到美好的体验,就会透过体验爱上产品。
关注三个反应链
润百首席运营官 吴元轼
为什么中国制造永远被理解为品质差?因为很多消费者在购物时总是有一个概念:我可以找到更便宜的。因此有些企业会想办法压缩他的成本,降低质量。零售业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缺工潮。很多商品很难准时上架,因为员工缺少。这个现象会导致成本提高。企业没有办法提高采购单的金额,所以到最后,有些品牌就越做越差。在这个前提下零售企业要关注三个快速反应链:研发反应链、营销反应链、库存反应链。研发是品牌的根本,尤其在中国做品牌;营销最重要的是让库存时时知道,不管门店开多少,只要有库存,就有成本。
购物中心要跟上运营
知名职业经理人 厉玲
很多购物中心之所以做不好,就是因为营运跟不上。为什么跟不上?购物中心还是房地产商的心态,没有把自己当作零售商,只重招商不重视营运。而想靠招商和收租金获得成功,在未来市场中是行不通的。做购物中心,就是做零售商,作为零售商,就要重视人流、物流和财流。房地产商不需要人流,但零售商必须“抓住”顾客。想要成功,必须加强营运。营运上接招商,下接物业,“两翼”是IT财务和推广。
新模式
阿迪:从物美价廉到无为而治
联商网董事长 庞小伟
零售业的营销本质是物美价廉。物美与价廉统一起来,即“分子”是质量,“分母”是价格。质量越好,价格越便宜,性价比越高。
可如今,很多零售企业会忘记“分子”,而去关注“分母”。那么,怎样做到物美价廉?解读德国阿迪公司的营运策略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他们会在保证产品质量一流的基础上,想办法把价格降下来。比如,假设一杯可乐是5元,这个零售价格是由4个部分构成的。如果要降价,就要从这4部分考虑:第一进货成本;第二运行成本(包括雇人、水电费等等);第三税收(被国家拿走);第四股东分红。
这4部分构成一杯可乐采购成本1元、运营成本1元、税收1元、股东分红1元。阿迪这4部分都在降,这跟我们的传统商业思维逻辑产生了巨大的背离。比如我们认为5元的可乐,生产成本可能只有1元,更多的是被广告商拿走了5角,被产品代言人拿走了1角,公司高管坐飞机头等舱的费用、年度聚会等等都会加到可乐上去。阿迪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不应该让消费者为自己的广告推广和公司产生的费用买单,所以他的可乐如果是1.5元的成本,零售价只卖2元。
为更好地降低运营成本,阿迪只选偏僻的地方开店,门面装修也非常朴素,他们觉得不应该将灯光成本加入到可乐的价格中去。在市场推广方面,他们不做广告,他认为广告都会增加商品的售价,他就通过口碑相传。
在信息技术方面,阿迪早期没有POS机,他认为这样会增加商品的成本。阿迪门店里的工作人员也很少,一般只有3个人,但是人员的薪水却是同行的150%。
阿迪公司没有货架,他们认为货架也会增加成本,所有的商品都是用箱子堆在那里。为了减少税收,公司不走集团化,而是变成了小个体。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把物美价廉发挥到极至。
无为而治是有条件的,第一要有平台,第二要有竞争。今年应该有多少销售?他从来不说,他只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一个竞争环境。比如,一般的企业到12月份就要做年终计划。阿迪公司是没有年终计划的,即你做到哪里算哪里。
那么,他有8000多家门店。他是怎么做的呢?比如在降低门店用电量方面。假设一家门店用电量为500到700度,他会在过去一年里把8000多家门店所有用电的损耗统计出来。有的人可能说去年的电费是1万元,可有的门店花了10万元,最后统计下来有一个平均值。花了10万元的人自然而然就感受到,平均是5万元,为什么我是10万元?所以,他们想尽办法去省电费,可能就降到7、8万元。当他降到7、8万元的时候,平均线就从5万元降到4万元了。所以,这相当于是没有阶段的竞争。所有的门店都在比拼这个指标,不需要老板去强化目标。这样的无为而治,反倒是持续的进步。一个好老板就是要授权授权再授权、监督监督再监督。授权到最后就是无为而治,但是一定是有监督,这个监督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竞争的机制。
阿迪带给我们的可以借鉴的启示在于,零售商业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新担忧
百货店存在着被替代的风险
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王志国
国内百货店存在几个劣势,第一,门店以单店为主,即使是比较成功的百货店,也都是在区域内遍地开花。而资金巨大、市场培育期长和市场情况复杂也增加了百货店发展的风险。所以,百货店时时刻刻都存在着被替代的风险。尤其是对百货单店来讲,话语权逐渐散失,抵抗外部市场的风险很脆弱。
进一步从风险上分析,比如投资商租金。虽然近几年行业平均销售额有所增长,租金的支付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第二是威胁,运行模式与消费者的需求。在目前的状况下,百货业实际上是由百货提供物业服务。在这种模式下,百货销售的货品都是由品牌商提供的,各地之间的差异很少。这种角色也导致营销上很少有其他的“绝招”。
与此同时,店面也没有特色,达不到吸引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消费者对同质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低。这一点在大型城市中更加明确。
第三,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明显。零售业也是中国最早的开放行业。品牌大的竞争者,严重威胁国内百货业的发展。同时,以电子商务为代表,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实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相比较而言,欧美的模式,更倾向于塑造自己的品牌。比如美国的切尔斯百货,顾客到那里是关注商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商品的品牌,包括性能、款式、规格等等,在这样的商场,顾客可以挑选自己的商品。这里的商品其他地方买不到。这种满足感不断吸引他们来购物,这也是国内要走的差异化的道路。这要看中国的零售商和经营者,能不能打破现有的经营模式,包括具不具备实现商品差异化,视觉差异化,从营销到管理的要求,以及这种能力要求对顾客的理解深入,是不是能够做好顾客体验。
现在中国80后、90后已经成为百货业的主要消费者,这会影响中国零售业未来十几年的发展。对新的消费阶层,他们怎么理解。零售业的发展只有跨区域的结合,通过股权,通过多种形式,突破地域限制,达到1+1>2的效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