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抢险指挥部再发动员,把排水救人作为中心工作,继续坚持科学施救原则对井下其余38名被困人员实施全力搜救、力求取得更大胜利。图为救护车辆在王家岭煤矿等候救援上井工人。 曹海栋 摄 (cnsphoto供图)
排水乃当务之急
事发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在现场强调,当务之急,是协调省内外排水站和生产厂家,按照在用和备用一定比例,进一步增加大功率水泵数量,同时加快水泵及管道安装进度,不惜一切代价排水救人。要按照确定的大功率抽水设备,加快调运,扩大排水能力;加强协同作战,水泵与管道安装、井上与井下作业要协调推进,抢救、通风、钻孔、水情监测与评估等专业小组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既要争取时间、加快进度,又要保证工作质量。
事事都有专人负责
3月30日上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林、副局长赵铁锤和山西省省长王君一行人第三次来到王家岭矿现场。赵铁锤说,现在事故进入第三天,这个时段是救人的黄金时段,一分一秒都非常珍贵,首先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指挥协调。要加快排水,当务之急是加强现场指挥协调,每件事都要有专人负责。
管泵从细到粗再到细
“排水三步走”的方案使得排水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排水管径从最初的4寸到后来的6寸,以及到现在的8寸、10寸各一套,排水量达到了每小时1500立方米至2000立方米的目标。在强化排水能力的同时,还增加了辅助排水的3个水平孔和2个垂直孔,为大规模救援赢得了时间。
3月29日早上,2台每小时排150立方米的水泵就已经开始运行。当日下午4点半左右,骆林、赵铁锤在矿井的板房中召集相关人员召开指挥中心“现场会”,制定下一个目标,在约半小时之后,5点到6点时,2台6寸的每小时抽200-250立方米的设计能力的管泵开始不断抽水,加之上午的2台每小时150立方米的水泵,每小时可以抽水560立方米。另外,要安装两台更大功率的抽水泵,10寸的管,每小时能够抽450立方米的大功率水泵,在进风口和排风口各一台。
但是,抢险工作出现困难,原来设定的8寸的抽水泵不能安装。30日下午,抢险救援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抓紧实施8寸、10寸各两路水管和每小时排水450立方米的水泵,其中,力争30日晚上24点前一趟8寸管出水成功,另一路次日早上8点前出水成功,早日为井下的矿工兄弟创造相对大的空间。31日晚,8寸管终于接通到了距离地面150米的地方。
抽水救人和通风救人,这个救援方案始终没有变化。但是对于排水方案和技术来说,却经过了好几次改良。
最初,根据指挥部指令,打算在井下铺设10寸排水管线。“在总回风巷,运行一个8寸管道设施进行排水。”山西焦煤汾西集团提出了新的方案,“实际上,10寸管道太重不方便,6寸管道太细不出水,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6寸与8寸交替使用
在设计方案环节,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董事长翟红认为8寸管线是比较理想的。在25度坡上安装700米抽水管道,离水面还有300米,需要安装1000米,但是我们就准备了1500米管道。因为井下条件比较复杂,有上坡和下坡,将来还要追水。因为这次排水的特殊性,不光排水,关键是追,追上水排,因为水面在不断下降。”
随后,指挥部下达另一个方案:“提供一个800千瓦大水泵进行抽水。”于是,翟红又提出了新点子,“经过勘察,我们认为在现场不固定的条件下,这样大的水泵,一方面是安装起来比较困难,再者就是没有办法移动。”随后,他提出了自己设计的方案:“接一个8寸管道很难,接1根至少需要1个小时,有时甚至2个小时。我们换成6寸软管,就缩短了换管时间。再者,用两台潜水泵‘迈步’前进,交替移动,两个6寸管道连接一个8寸管道,每个有200立方米流量,两个就是400立方米流量,这样的话,一方面能满足8寸管排水流量需要,再一个就是能满足400立方米的排水,这种排水能力是比较理想的。”
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是比较科学的:“可以在供水过程中不停排水,需要移动的话,先移动一台,另一台开着,移动完后再一起排水。”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创造的排水系统,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排水。
“这是工人师傅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专利排水法。”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多次会议和讲话中称赞说,这种排水方法是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的“专利”。
(本报记者 李彩琴)
开辟新的排水通道
由于王家岭煤矿是一个高瓦斯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安装排水管道还要面临瓦斯等危险。31日的最新救援方案是,除了科学增加水泵接力排水之外,开辟新的排水通道。救援人员在井下巷道下方,发现了新的空心区,这个空心区可以作为排水的空间。通过探测后,救援人员将从井上打孔,一直打到井下深达150米的空心区,利用落差,将巷道里的水排到空心区里,加大排水力度。
水泵提水和打孔排水并进
3月31日,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进入第三天,井下透水水位几天来第一次出现下降。为加快排水进度,救援人员同时使用抽水泵提水和地面打孔排水两套方式,30日一台大功率的水泵开始向井外排水,每小时排水量达到560立方米,井下水位已下降15厘米。经过仔细核算,指挥部确认矿井透水涌水量是11万立方米,比原先计算的13万立方米减少了2万立方米。王家岭煤矿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守仁表示,预计排水达到5万立方米的时候,就可以进人抢救,不过这个过程还需要两天。
通风工作不间断
张德江副总理要求做好通风救人工作,要向井下强压通风,把新鲜的空气打入巷道,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存支持。救援工作开始以来,通风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加紧往工作面送风,持续通风防止有害气体聚集任务艰巨,毕竟一旦瓦斯积聚,很可能发生爆炸等次生灾害,而工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也有窒息的危险。
“黄金救援时间”的72小时过后,现场指挥部里气氛凝重,山西省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领导同志决定:倒排救援时间,限期排水救人。
打开第一条“通道”
4月1日,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传来令人欣慰的消息:“我们和灾区之间第一条真正的通道已经形成了。” 抢险人员自地面向下钻孔,于当天上午9时18分准确穿过了灾区巷道。这意味着,继续向下钻探的话,巷道里的积水可经由这条通道,流到下方的一个空心区,加速水位的下降。而只有水位下降到适当位置,才能对被困工人实施救援。
与此同时,指挥部不断探测井下巷道情况,一旦与井下幸存者取得联系,就可通过这条通道向灾区投送食物和营养液。
从地上另一位置垂直钻孔的第二条通道也在钻探之中。与此同时,指挥部在井下巷道上选择3个位置进行水平钻孔,至3月31日23时50分已有一处钻通了巷道,积水可由此流到地势较低而又无人的一段巷道里。
(本报记者 李彩琴)
确定被困人员位置
游浩,山西焦煤集团总工程师,也是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现场援救技术组组长。他说:“发生透水事故后,传统的做法就是恢复或加大排水,但这次不同,王家岭煤矿是个在建矿,地质结构、瓦斯浓度等很多数据我们还没掌握,这更需要在最短时间里,拿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
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即时测量地下水位与标高,掌握井下巷道的断面、坡度等准确数据,密切监测涌水量状况;及时对地下水样进行化验,通过对其酸碱度、含氧量等技术指标理化分析,判断水的来源、水流方向;利用现有资料,借助通讯卫星实现GPS定位,对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位置基点进行精准定位,并将数据引导到地上……
基于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判断,援救技术组在最短时间里确定了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并一举打通了井上井下的生命联系。4月2日,2号垂直钻井处从地下巷道传来清晰的敲击声,为下一步展开营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根据数据随时更新线路图
井下的状况远比想象的还要复杂,活动板房搭建的办公室墙上挂着救援路线图。据悉,根据前方反馈的数据,路线图随时进行调整,技术组每2小时,甚至每1小时、每半小时都要向指挥部报告最新的动态,为下一步科学援救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搜救坚持有序高效
4月4日晚开始的大规模搜救工作,坚持科学施救、有序高效、分秒必争的原则。指挥部指定井下救援总指挥,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分别由省、厅局、大企业领导担任指挥或协调员,使得多达2000多人的井下人员进退有序、安全施救。巷道具备施救条件后,指挥部就派出救护队伍划着橡皮筏沿着辅助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和胶皮带大巷三个路线展开搜救,先救出晃动矿灯的被困人员。
经过八天八夜的努力,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于5日取得突破性进展。5日零时至1时15分之间,首批9名生还者顺利升井;11时18分到14时15分,共有106名被救工人平安升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说,王家岭煤矿抢险救援在中国事故抢险救援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工人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故救援的奇迹。山西省省长王君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救援方案准备充分,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排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的原则是科学有效的。
(本报记者 李彩琴)
3月28日13时40分许:
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8人,153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当日,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领导赶往事故现场。
3月29日0时20分:
救援指挥部成立。凌晨:两台水泵在不停地排水。20时:钻孔打眼组开始工作。
3月30日17时:
地面垂直钻孔1号孔开钻。18时:累计排水1.5万立方米,井下水位下降了15厘米。
3月31日:
专业抢险队伍增至9支,实行三班倒,不间断救援。
4月1日18时:
4口平行钻孔和垂直钻孔各打通一口。全部抢险救援人员达到3000多人。
4月2日14时15分:
地下巷道传来敲击钻机钻杆的声音。15时许:钻杆头上发现绑有铁丝。
4月3日6时:
垂直1号井完成安装排水管,2号井完成了钻井套管安装,正在投送流食。13时:7名救护人员和6名潜水员下井探测搜寻被困人员。
4月4日22时30分许:
首批10个救援分队下井展开搜救。23时30分,发现了水面深处的第一缕灯光。
4月5日零时30分左右:
井下发现9名幸存者,等待升井。从1时24分至2时20分左右,首批获救的9名工人陆续到达山西铝厂职工医院三楼病房接受检查和治疗。当日下午:新闻发言人刘德政宣布,目前已经成功救出115名被困人员,井下数百名抢险救援人员正克服一切困难,加紧搜救其余38名工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