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4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本理念下的救援进行曲


  4月2日上午,骆琳在视察排水情况。高增平 摄 (cnsphoto 供图)
  4月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向正在紧张施工的抢险队员表示慰问。 殷晓波 摄
  4月8日上午,一些救援人员走出山西王家岭煤矿坑口。 张雷杰 摄 (cnsphoto 供图)

  3月28日,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消息传来,举国震惊。4月2日,井下第一次传来了回应敲击钢管的声音,3天后,115人被救出,“在中国事故抢险救援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工人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故救援的奇迹。”

  强化现场指挥

  3月28日,中南海在第一时间得到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报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在救援的集结号下,方方面面行动起来,不分你我,目标一致,众志成城。从中也看到了我们党的凝聚力、感召力,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那一种不计私利奋勇献身的精神。回眸看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对生命的珍爱和尊重,都是以人为本的真情流露。

  副总理为救援物资让路

  3月29日中午,为保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指挥抢险车辆及时通行,山西省大(同)运(城)高速公路临汾至运城段实施了短暂的交通管制。此时,两名中年男子焦急地跑到服务区出口处,对执行任务的交警说,车上拉着大流量的水泵,正是事故煤矿急需使用的设备,希望能设法放行。交警迅速向上级请示,并很快得到放行命令。此时,副总理的车队正要通过。最终,该抢险救援车辆及车上人员按时抵达王家岭事故救援现场,并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

  局长省长多次下井查看

  3月31日,“3·28”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工作进入第四天,矿山救护队与矿工们为加快排水进度,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增添新的排水管道以便尽快救出井下被困矿工。31中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山西省省长王君换上工作服,下井勘察管道安装情况。

  井下是600多米斜坡,宽度4.5米。在这个狭窄空间内,摆放很多管道,井下人头攒动,一片繁忙。一些员工已在井下连续工作24小时。骆琳和王君站在斜井上对管线安装工人提出鼓励和要求。

  省委书记帮助抬担架

  4月5日12时30分,救护车把第三位获救者送到了山西铝厂职工医院门口。一分钟后,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也坐车来到了医院。似乎担心医护人员忙不过来,张书记也走上前去,帮忙推担架车。随后,他还和医护人员一起抬担架,把获救工人从救护车转移到担架车上。每一次护送担架车,他都要大声叮咛:小心点!走得稳一点!

  省长拿电话苦等45分钟

  4月3日12时15分,地面救援人员通过2号垂直钻孔向井下输送营养液和一部防爆防水电话以及一封信,希望听到被困人员的声音或生命迹象。然而,山西省省长王君手持电话苦等了约45分钟,听筒内始终没有回音。 

  科学严密的抢险救援方案

  想方设法增加救援空间

  “只要我能下井,我就能够救人”,“不管工友堵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他;不管工友困在哪里,我都要救出他!”这是120名专业救援队员说得最多、最真切的话。

  他们分为10组,昼夜抢救,一刻也没有间断。陈永生是汾西矿业救护大队大队长,曾参加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经验丰富。从4月4日22时20分到5日15时,他已在井下往返8次,营救出22名被困工人。他说:“我虽然年纪偏大了些,但一点也不感到累,救一个人提一次神。”

  井下很多地方水面离巷道顶部只有一米,为了增加救援空间,他建议队员们放掉橡皮艇的一些气,这样虽然划起来吃力些,却为救人腾出了活动空间。

  为了兄弟们能早日归来

  为解决排水缓慢的问题,救援队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要在600米长、倾度达25度的巷道里铺设数百吨重的水泵、管线和电缆,而且完全要依靠人力运到井下。王家岭矿井最大工作断面,也只有约30平方米,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同时安装十几台水泵和管道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次生事故。队员们6人、8人,甚至10人一组,喊着号子把200公斤重的泵管和14吨重的水泵运到井下,一刻不停地焊接安装和调试。在黑暗的倾斜的巷道里,用多于平时几倍的努力,从下往上完成了上千米的抽水“生命线”。

  相信我一定能救你出去

  寻找目标,大声喊话,迅速靠近,及时提供营养液,给被困人员蒙上双眼,把他们轻放在皮艇上,用手划向通风井,抬到担架上,盖上棉被或棉大衣,迅速抬到井口,放在救护车上……“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丝毫疏忽,比如安慰的话,我总是只说一句:相信我一定能把你救出去。”救援队员王根生说。面对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的这些“超人”,现场记者这样说:其实对于这些救援队员来讲,可能在完成了搜救任务之后,他们就撤离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在事故发生后,为了井下这些被困的兄弟们,他们就是这样付出,就是这样坚持,也只有他们的坚持才有今天这样一个救援的奇迹,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依靠全社会形成整体合力

  眼泪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4月10日,在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疏导师吉红在目睹矿工与家属见面的感人场面后,跑出病房,掩面而泣。

  吉红自4月6日起就加班加点陪伴医院接诊的王家岭矿难获救矿工,为他们进行心理治疗。几天的相处,推心置腹的交谈,吉红与矿工们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在医生、护士参与救援的同时,接诊医院都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治疗和护理,尤其是安排了心理医生对获救工人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和人性化关怀服务,能够帮助获救矿工走出心理阴影,重新融入生活。

  普通人的爱同样是真情

  4月11日17时30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辆救护车接连驶近住院楼。这时,听说从河津市转来了王家岭的获救者,大厅内进出的患者、家属都停下了脚步,主动让开了一条从住院楼门口到电梯的通道,他们远远地望着救护车,谁也不愿意离开。“快点快点,别堵着人家的路,赶紧让他们进去,别耽误了时间。”一个大爷指挥起现场的其他人员,说完,他就快步走向电梯,帮着按下了按钮。

  无名英雄默默奉献

  “转弯柔缓些,直行少刹车”,这是对每辆救护车司机的硬要求,为的是减少对获救工人的颠簸。来自临汾的司机陈师傅说:“这些就不用交代了,我会把车开得稳稳的,人命关天啊。”

  “实在太紧张了,井下十万火急等着排水,我们加快一秒就等于为被困人员多争取了一秒生存的时间,一刻都耽误不得,两台吊车昼夜不停地干,5天5夜没有熄火。”吊车司机老解这样说。

  在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第一线,有一支队伍很不显眼,他们零散分布在通往煤矿路上的67个路口,负责维持交通秩序和疏散来往车辆。他们就是普通的交通警察,由于他们开通的“生命通道”,才保证了救护车从事故现场只用了40分钟,就把115名获救矿工送往位于河津市的三家医院及时救治。

本报记者  尤云  李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