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1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茶馆经理及业内专家在杭州聚会,召开中国茶馆经理年会。他们看好茶馆业发展前景,却担心茶文化推广难以“由表入里”。
“杭州茶楼”模式是中国城市茶馆发展的风向标。根据杭州茶楼业协会的界定,目前茶馆基本可划分为都市茶艺馆、景区茶室、农家茶居、主题茶园、社区茶室五大类茶楼。表面看来,各类茶楼虽都呈现热火朝天之势,但细究之下,也暴露出一些发展模式的隐忧。
与会人员认为,相较各类茶楼加速分化洗牌的外在表象,其重盈利、轻文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例如,在许多地方的产茶基地,农家茶居虽鳞次栉比,但主要经营项目仍局限于喝茶、吃饭、打牌;在城市中心,商业资本进入兴办规模较大的旅游休闲饭店、酒店、主题公园,却常落得“铁将军把门”的惨淡下场;在国有茶楼管辖的茶文化陈列场所,茶叶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意义被粗粗勾勒,更多的笔墨着于历朝皇帝幸临茶区、当代领导人视察所留下的足迹。
长期致力于茶文化研究的浙江省委党校教授陶济观察发现,在相当一部分茶楼经营者眼里,与其说是以茶文化为中心,把茶饮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三者相结合,不如说只是把茶文化当做工具、包装、卖点而已。
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要使文化真正“入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努力。而茶馆作为连接种茶人和饮茶人的桥梁,发展以茶饮供给服务及其文化创意经营为主业、构建向其他相关产业延伸渗透的产业链迫在眉睫。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杭州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的发起人徐南眉则表示,茶馆在自身发展中也应积极宣传和弘扬茶文化,既要考虑产业发展模式,更要注重文化创意经营。
(吴 丹 段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