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岳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立足“草根金融”服务“草根经济”,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建立“三位一体”的利益合作链条,实现了支持“三农”的放大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在支持的过程中,改变了业务经营战略思维,通过搭建新的支农模式,培育新型优质客户,构建效益增长支点,避免了金融领域竞争的同质化,全力推进业务发展向“蓝海”转移,闯出了一条开拓市场增效益与服务经济惠“三农”的新路子。
如何将“草根金融”普惠到“草根经济”,助推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民致富,岳池联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支持。
首先是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建立目标客户。以破解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瓶颈为目的,岳池农信社员工经常深入农村、农户开展市场调研,细分市场,分门别类建立信息档案,将组织健全、经营正常、适应市场需要、有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优先支持的对象;将组建时间不长,经营还未完全走上正轨,但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有发展空间的合作社作为有条件支持的对象;将治理结构不完善,规范化程度不高,运行质态尚不理想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关注对象,待其条件成熟时择机给予支持。
其次是加强贷款方式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针对合作社、农户抵押物不足的实情,一是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对有产业支撑的,凡5户及以上均可组建联保小组,10户及以上可建立信用共同体,并按单户信用等级和经济实力分别确定授信总额与单户贷款额度;推广担保公司担保方式,对自身难以提供有效担保的, 联社主动为其选择运作规范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融资;采用“一次担保、总额控制、分期放款、循环使用”的最高额担保贷款方式,手续简便,最大限度降低借款人的融资成本。二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评级授信力度,将合作社纳入信用评定范围,且对信用优、实力强、前景好的提升信用等级,增大授信额度;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适度降低授信条件,提高信用贷款额度。经过调查,联社一次性对三安蔬菜合作社授信300万元,对其社员授信共达2200余万元。三是是探索推行贸易订单、仓单、应收账款、收费权、林权和土地、动产抵押等贷款方式,多途径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近两年来,联社通过各种方式累计向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发放贷款200余万元,资金血液的注入,为合作社的发展带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此外,还要全面优化金融服务,打造“绿色通道”。一是有效搭建营销平台。通过全面开设“农贷专柜”和建立“个人贷款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县农村信用社已开设“农贷专柜”48个,“个贷中心”1个,“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1个,为专合组织建立起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平台。二是是推行客户经理制。实行客户经理包社、联户,开展“零距离”营销,为专合组织提供贴身服务;优化流程,在贷款手续上简化,提高办贷效率,切实为合作社提供“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三是推行差别化服务。对专合组织,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根据风险和成本覆盖原则,结合信用等级、担保方式、借款期限及同业利率水平等因素,对信用好、实力强、前景广阔的实行让利扶持,利率从优,在基准利率上不上浮或少上浮,同时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绿色通道”的打通,既最大限度地为专合组织降低了经营成本,又使农村信用社在市场拓展和客户营销上从被动变为主动,不断增强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服务功能。
最后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战略有效落实。为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支农的可持续性,岳池联社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为抓手,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一是坚持制度先行。对创新推出的信贷产品,严格遵循“一个产品、一个流程”的风险防范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并从严执行,合规操作。二是坚持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合作社,通过自编财务简表和对其非财务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准确评级授信,为拓展业务和防范风险打好基础。三是前移风险“关口”。通过建立信贷支持项目库,制定严格的信贷准入与退出标准,督促各业务部门、客户经理严格筛选项目和客户,把好贷款准入关,确保资金安全和战略有效落实。
截至2010年2月末,岳池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1200万元,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个,信贷扶持3000多户农户成为专业合作社社员;助推全县共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4家,已依法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0家,合作社社员达1.8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户数6.7%,带动农户3.9万户;年实现经营收入1205.5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74.5万余元。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联社+专合组织+农户”的“三位一体”支农模式的建立,不仅使小额农贷的品牌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放大,而且解决了小额农贷直接支持单一农户风险大、成本高等问题。农村信用社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和与“三农”感情深厚的优势,将其作为信贷支持“三农”新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带来了业务经营由“红海”向“蓝海”转移和深度拓展农村市场的重要机遇。
案 例
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岳池县乔家镇,由政府主导推动,于2006年由49个农技人员和蔬菜专业大户发起,探索“市场+合作社+基地+社员”的经营模式,联合在一起从事种植蔬菜、食用菌等生产经营活动,走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化发展路子。合作社于2007年7月正式登记注册,当年就实现利润30多万元。由于效益的不断提高,2008年,合作社准备扩大规模,资金难问题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掣肘。基于长期以来深入市场调查了解建立的信息库,岳池联社主动出击,深入合作社详细了解其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状况,帮助想办法、出主意,将其确定为支持的目标客户。
目前,该社已有社员1148户,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建有现代化工厂育苗基地1万余平方米,年育苗能力达到1000万株,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400余亩,引进了名特优新蔬菜品种,亩平产值高达8万余元,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达763万元,实现利润78.9万元,每股红利320元;社员人均获取收入4200元,人平增收2800多元,形成了“产业发展有势头、联合经营有赚头、社员入社有搞头”的良好格局。
“三安模式”是当地创立“草根经济”模式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个典型,也是岳池联社“三位一体”支农模式的一个缩影。同是蔬菜,在岳池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却做出了特色,做出了规模,做出了效益,反映出当地传统农业正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加快,“草根经济”得到了“草根金融”的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