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可谓煤城。枣庄煤矿是中国最早的三大煤矿之一。从1949年到2004年,在枣庄共采出原煤约4亿吨,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随着可采资源的逐渐减少,“煤城”现在已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近几年,该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煤化工等高危企业正在大干快上,仅2008年就新上煤化工生产企业38家,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枣庄关停了所有小煤矿。
目前,枣庄市拥有煤矿企业41处,非煤矿山企业288处,危险化学品企业987家,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145家,高危行业企业数量在山东省17个地市中排前5位,且高危行业企业装备水平低,安全基础差,分布区域广,导致安全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可以说,枣庄市是山东省的安全生产“大市”,安全生产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全市安监系统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立足防范,未雨绸缪,开创了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国务院安委办“三项行动”综合组和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联合开展的“安全生产在行动” 调研活动,发现山东省枣庄市基层安全监管体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不仅工作扎实,而且效果明显。本期刊发“安全生产在行动”系列报道政府篇之“枣庄篇”,介绍枣庄在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
领导抓 抓领导
2008年,枣庄市安全生产实现了“双下降、一杜绝”,即事故起数同比下降了14.1%,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了15.8%,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这是继2003年“7·26”木石煤矿透水事故(导致35人死亡)后,连续5年未发生3人以上较大生产事故,全面完成了山东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枣庄市在山东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位,近10年来第一次被省政府表彰。
枣庄市安监局局长赵士亮说,“我们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真重视,市委书记刘玉祥一年三次深入煤矿井下,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与矿工谈心,关心矿工的工作和生活。每遇灾害天气,刘书记就会给我打电话,询问和调度安全生产情况,问是否有问题需要他督办。陈伟市长来枣庄三年时间,也多次深入煤矿井下。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就是与矿工一起度过的。”
市领导如何“真重视”呢?2009年1月20日,陈伟市长专程到市安监局慰问,并送来了5万元奖金,体现了市领导对市安监局工作的充分肯定。枣庄市副市长吴承鉴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长达10年,是山东省资格最老、年龄最大、下井次数最多的分管副市长,一年至少下15次井。2003年以前,枣庄市是山东省事故多发地区之一,每年都有重特大事故发生。此后,枣庄市不断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千方百计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把安监员配到村上
“万事无财莫举,无人莫能。”赵士亮的经验是:“无论计划怎么好,都离不开人。要搞好安全生产,没有人不行。我干工作历来都是把抓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摆在第一位。”2004年枣庄市、区两级安监部门相继被列为政府组成部门。同年12月,成立了副县级的枣庄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负责对全市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执法监察。随后,各区(市)也相继成立了正科级的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由于安全监管的关键在基层、重点在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利润比较低的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装备水平低、安全隐患多,更要靠基层安监人员去盯、去管,但由于市、区两级执法机构人员编制少,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对生产经营企业的执法监察不能实现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全监管力度。为此,枣庄市安监局结合工作实际,将执法监察重心下移,创造性地在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执法监察中队,负责对各自辖区内企业进行执法检查。
据统计,由于非法生产造成的事故比率在山东省已高达52%,非法生产的窝点大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事故大多发生在作坊式的小型企业,因此,安全生产面临“三怕三不怕”的严峻形势,即“不怕合法怕非法,不怕城乡怕乡村,不怕大企业怕小作坊”。非法生产企业、乡村企业、小作坊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冒险违规生产,发生事故的概率就会比较高,一旦出事故,企业老板一逃了之,会出现政府买单、员工受罪的情况。
“支部建在连上,安监员配到村上。”摸准了安全生产规律的枣庄市安监局,率先在山东省设立村(居)安全监督员,并将他们培训成为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安监部门掌握安全生产情况的信息员、企业隐患排查整改的监督员,各级安监机构领导称他们为“三员一体”。
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枣庄市已形成市局、区(市)局、乡镇所三级监管执法机构,市、区(市)、乡镇、村(居)四级安全监管网络。现有执法监察机构96个,其中支队1个,大队6个,中队89个,村(居)安全网络1915个,目前全市共有监管执法人员2560人,形成了全覆盖、立体式、无缝隙的安全监管网络。
当然,队伍庞大了,会不会出现人浮于事或者其他问题呢?为此,市安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市安全生产规范化村(居)建设标准和考核评级办法》、执法责任、执法程序和廉洁自律等一系列文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市的监管执法队伍。
枣庄市利用已形成的安监网络,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1~8月,全市各级监管执法机构共对4037家单位进行了8465次监督检查,查出事故隐患11305条,重大事故隐患85条。执法过程中共制作现场检查记录4362份,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1588份,安全生产执法文书合计7362份,对163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责令15家企业停产整顿。通过扎实的工作,及时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推动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村安全监督员的觉悟
枣庄市的村(居)安全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成,2000多名村(居)安全监督员的基本素质如何?他们的工作现状和工作效果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桑村村。
桑村村位于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驻地,村内有省道木楼和北留公路横贯,全村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有8200多口人。随着全市经济发展的加快,桑村村现有个体工商户1896家,生产经营企业16家,其中加油站3家,液化气站1家,烟花爆竹常年销售单位3家,饭店、学校、旅社、超市、浴池等公众聚集场所69家,个体运输经营户126家,安全监管任务比较艰巨。
根据枣庄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所有村(居)至少配备一名安全监督员的要求,桑村镇政府结合该村实际,要求该村配备两名安全监督员。这两名安全监督员的名字分别叫张安平和李玉喜。
在村委会办公的小院子里,记者见到了张安平,没见到李玉喜。张安平说李玉喜到村里“转悠”去了。他所说的“转悠”,书面意思就是“明查暗访”。
56岁的张安平是村治保主任兼安全监督员,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很敦实的山东汉子。问及老张的收入,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一年工资也就3000元”。对于收入比妻子少而工作却比妻子忙的现状,老张很大男人地说,家里家外还是自己说了算!因为他的工作性质特殊,事关安全生产,事关人命和财产,而人命关天,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全家人都必须“全力以赴”支持他的工作。
原来,老张兼任村安全监督员是没有报酬的,“镇党委对支出有限制,不能因为安全生产而增加农民负担”。所以,无论怎么辛苦,老张都当“学雷锋”了。三年前,桑村村就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村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职责、农村安全公约、村级安全监督员岗位职责和安全工作责任制等九项制度。一般情况下,村安监员的主要工作是配合镇安监中队开展工作,排查隐患,落实整改措施。老张说,上级要求村安全监督员既是信息员、宣传员,又是监督员,所以他总是很忙,几乎没有闲的时候。
老张忙啥呢?每个月三四次到登记在册的几十家生产经营企业看看,还要到加油站、加气站去看看,到塑料纺织厂、旧货市场和学校去看看,看看这些场所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是否有隐患。而老张的出行工具就是一辆旧自行车,有时候一上午就要骑10多公里路程,晚上回到家就很累了,但第二天他依然会精神焕发地去“上班”——走村串户查隐患、讲安全。老张说,“刚上任的时候事情很多,现在找到规律了,特别是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家后,村民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工作量就减轻了。”
无论村子大小,村(居)安全监督员的工作都不简单。据枣庄市安监局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介绍,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府安委会高度重视村(居)安全监督员建设,专门下发了文件,就村(居)安全监督员配备、职责定位等进行了明确。该市安监局先后在滕州市、市中区、山亭区召开现场会,全力推动此项工作。同时,为提高他们的素质,又集中到市级培训机构进行培训,邀请专家讲授如何当好村(居)安全监督员以及安全生产实用的知识常识,如防汛安全、消防安全、供电安全、沼气安全、农机安全、民房建筑安全和燃气安全等。老张只是全市2000多名村(居)安全监督员的缩影,其他人也像老张一样都在本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待遇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们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