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珍是山东费城镇王家庄村的被帮扶农户之一。以前,他在外打工,年收入只有几千元。2009年,大学生村官刘婷引导王立珍等30位农民种起了大棚西葫芦,并为他们争取了2-3万元的农村合作银行财政贴息贷款。现在每公斤西葫芦能卖到3.6元,8个月就能赚四万多。
这是山东费县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大学生村官科技帮扶农户致富的一个缩影。
费县农合行按照山东省联社和临沂办事处的要求,与当地县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帮扶工程”,共发放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农户科技致富贷款5120万元,新上项目2051个,累计实现农民新增收益8000万元,推动2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实现了农民致富、“村官”成长、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的“三赢”目标。
健全工作机制——
发挥“帮扶计划”的“推动力”
“大学生村官帮扶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这一计划的顺利开展,费县农村合作银行加强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
为推动帮扶计划的实施,该行与县委组织部、财政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科技致富工程”领导小组,并在全县18个乡镇分别成立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科技致富工程”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调度、指导和督促。同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合开展了培养“科技致富、诚信守法”示范户活动,使大学生帮扶计划的实施有了更多的载体。
该行与县委组织部、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合制定了《费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科技致富工程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帮扶青年创业计划的目标、信贷扶持的方向和工作措施,出台了配套政策。对列入农户科技致富工程项目的贷款,期限最长可为三年;对帮扶农户每户2.5万元,且每村贷款总额在25万元以内的,贷款利率执行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由财政贴息;对2.5万元以上的贷款,利率优惠于其他贷款利率,执行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3倍。
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创业氛围。2009年,该联社与县委组织部、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合举行了“费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科技致富工程”启动暨首批项目签约仪式,为20名帮扶代表和致富带头人颁发了贷款证,并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激发农民的创业理想和创业动力。在费县电视台连续播出《费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科技致富工程计划实施方案》,印制“费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科技致富工程宣传提纲”5万份,组织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全县农村巡回报告,营造了大学生村官积极开展帮扶的良好氛围。
做好服务工作——
发挥“帮扶计划”的“牵引力”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帮扶计划能够切切实实抓出成效,费县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建立帮扶档案、开展信用评定、实施“帮扶工程”,积极为农民搭建起了创业致富平台。
该行组织支行124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辖内帮扶对象的资金需求情况,建立了帮扶农户档案3000余份,为帮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该行将“帮扶农户”纳入到农村信用工程创建体系中,对帮扶农户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证,为帮扶农户申请贷款开通绿色通道。截至目前,该联社已向被帮扶农户发放贷款证2800个。
此外,本着实施“帮扶计划”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该行还积极实施“温暖”工程,在提供高效、优质信贷服务的同时,开展送信息送技术活动、推行重点帮扶制度。
严格选聘培训——
发挥“帮扶计划”的“战斗力”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行与县委组织部门,乡(镇)党委政府、工作区、村两委进行了广泛沟通,取得了各级政府及村委的大力支持,分片召开了宣传动员会议,使全县360名大学生“村官”充分了解试点工作的意义、程序和方法。为使大学生村官在选聘“三农”服务信息员后能尽快进入角色,该行抽调业务骨干分片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在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和工作方法后,将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村级信用等级初评小组,借助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大学生村官的实践经验,解决了人力不足、情况不熟的问题,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潜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年初以来,大学生村官共参加了180个村的农户评级授信工作,参与评定信用户2.1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