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支持春耕坚持“五结合”
本报讯 今年以来,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坚持“五个结合”,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及时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3月20日,全区农信社累计发放春耕备耕贷款170亿元,同比多投10亿元。
信贷支农与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相结合,在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实现社农“双赢”;信贷支农与设施农业建设相结合,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耕种方式的转变;信贷支农与产品创新相结合,试办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采取最高额抵押(保证)贷款、联合信用贷款、“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信贷方式促进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集约化;信贷支农与保民生相结合,对因自然灾害而欠贷的农牧户,发放抗灾救灾贷款,或给予适当展期;信贷支农与“信用工程”建设相结合,以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活动推动建设良好的农村牧区社会信用环境。
(王志纲)
湖北:积极推广信贷产品
本报讯 入春以来,湖北农信社积极推广和创新信贷产品,加大支农力度,支持春耕生产。至2月底,该省农信社已累放贷款247.4亿元,同比增加124.2亿元。
湖北农信社充分运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产品,支持广大农户和经营户购置农膜、化肥、农药、种苗、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积极引导建立农村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运用以基金为纽带的联保贷款支持经营大户和专业大户发展生产,促进种养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等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至2月底,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13.7亿元,比年初增加98.2亿元,其中:“三农”贷款692亿元,比年初增加98.2亿元。
(朱思爽 孙宝军 王文军)
河北: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
本报讯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逐步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三农”。截至1月末,该省涉农贷款余额已达到2132.9亿元,比年初增加90.8亿元;增速为4.5%,高于贷款整体增速0.2个百分点。
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促进“稳粮目标”的实现。支持农业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支持“突出特色、做强畜牧、提高菜果”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围绕京津市场,支持新一轮菜蓝子工程建设。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信用共同体的建设,重点支持“111行动计划”、“300龙”项目、30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和20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园区等三农战略规划的实施。同时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工作。
该省农信社还对县域优质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产业转移,支持120个省级产业集群。支持推进新民居建设,促进农民消费。
(马 娜 陈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