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从3月15日起,王府井集团旗下北京百货大楼主楼(南楼)的2至4层正式开始改造,8月中旬改造完成后,北京百货大楼将以购物中心式的时尚精品百货店迎客。
这是王府井百货继两年前推出青春馆后,百货大楼又一次重大转型,同时它在大兴火神庙和海淀大钟寺的两家新店也将于年内开业。不仅是百货大楼,已经开业80载的西单商场也将于不久后在朝阳区开出新店。与王府井、西单一样,菜百通过转型黄金专业店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反观天桥商场、地安门百货、三利百货等老牌商场却在商业发展大潮中掉队,徘徊在边缘地带。
业内人士认为,人才、资金、位置、口碑已经全面滞后的这些商场,要想重焕青春难度不小,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将物业租赁给具备一定资源的商业团队,由后者引入品牌对商场进行经营。
业内人士认为,王府井旗下的北京百货大楼选择在这一时期对楼体进行维护、加固,更重要的意义是在销售旺季前对品牌进行调整,以更准确的定位面对消费者。同时,改装出清还使得商场的销售业绩大涨,起到了“一举三得”的作用。
就在王府井百货、西单商场要么跑马圈地扩充版图,要么调整转型进一步与市场接轨时,同为老牌百货店的天桥商场、三利百货、地安门百货等却还在为生存而发愁。
作为曾经的“京城十大百货商场”之一的天桥商场,伴随着所在商圈的没落,它的衰落最具代表性。尽管历经多次转型,商场已经由传统的中低端百货转而销售民俗特色商品和各地特产,但依旧未能获得客流的提升。
商业专家刘晖告诉记者,王府井百货和西单商场等企业具备很高的知名度,集团在各个环节的实力也足以支撑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但作为天桥等商场而言,无论是现代化转型或是跑马圈地都已经丧失了最佳时机,摆在它们面前的路已经越来越窄。
在刘晖看来,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将物业出租给有实力的商业企业,利用它们在品牌和业源方面的资源重新引进商户,而自己专心做“地主”收取租金,也能够很好地维系企业的正常支出。
(崔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