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经营条件和社会信用环境下,清收不良贷款无疑是 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在工作中总结、在实践中摸索,拓宽思路、创新方法,以求实现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新突破。
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2009年,辽宁省阜蒙县农村信用社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开辟“四大战场”,发起了一场清收攻坚战役。2009年末,该联社全辖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12,903万元。
责任清收战场
首先,是实行清收责任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应当在对经营现状、业务发展前景和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客观评价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各基层社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奖罚分明的考核办法,将任务指标按月分解,根据完成情况,对员工工资、奖金进行考核,以调动干部职工清收的积极性。
其次,应狠抓阶段性工作,适时开展小指标竞赛。在工作压力较小的月份,组织开展清收不良贷款小指标竞赛活动,落实阶段性的工作任务。
此外,要狠抓内部职工贷款管理。应对内部职工通过自批自贷、引荐、担保等形式形成的不良贷款和责任贷款加大问责力度,对现有存量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梳理,确定为内部职工责任贷款的,通过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等方式,加强问责,以提高全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风险责任意识。
党政协助清收战场
针对政府关联类贷款难题,应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专题汇报,从农村信用社多年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投资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据理力争,赢得县领导的重视和理解,由县委、县政府运用行政和组织手段,逐级落实清收责任。
力求由县监察局通过下发催收通知单等方式,全力配合农信社的贷款清收工作。针对不同贷款对象采取不同的扣划手段,对涉贷不还的公职人员,其所在单位属财政统筹的,由县财政局负责扣划其工资还贷;属垂直管理部门的,通过监察局下发监察建议书,从其在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工资中扣划还贷。
在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县领导与联社也应积极开拓思路,组织调度部署相关部门全力配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资产置换。
依法清收战场
清收工作中,应从长远着眼,重视信用环境的改善,加强同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大力推进依法清收工作的进程。通过法院执行局和驻联社金融法庭,按照快立、快审、快结的原则,实行立案、审理、执行“一条龙”办案方式,有效解决贷款诉讼环节多、执行难、耗时长等工作难题。在依法实施查封、冻结、刑事拘留等强制性清收手段的同时,还应针对不同诉讼对象适当采取强制清收与政策感化相结合的应对措施。
专业清收战场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清收盘活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应创新管理模式,在全市农信系统中率先实施不良贷款集中清收管理,组建类似“清收大队”的专职清收队,进行“兵团化”集中作战,专门负责清收那些工作阻力大、基层社无法落实到位的不良贷款,以及成因比较复杂、有遗留问题的“老大难”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