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3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为什么敢对总理大胆提意见

谢昱航

  3月10日,温家宝参加河北代表团审议时说,自己没想到“农民那么敢发表意见”。今年1月30日,温家宝前往河北承德滦平县视察,当地农民反映了不少问题,包括征地补偿价格低、养殖户的周转资金不足等。

  农民为什么敢发表意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总理工作踏实,真正深入了基层,接触到了真正的农民,而且是敢说话的农民。另外,总理平易近人的态度,也打消了农民的顾虑,让他们放下了思想包袱,向总理说知心话。

  总理这种调研的作风,让人想起前两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牟新生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席话,他说,领导下基层,在很多地方难听到真话,当地都预先进行周密部署,周围几十个人前呼后拥,大部分都是民警和干部化装的。

  领导视察工作时“被人摆布”,了解不到实情,应该说的确较为普遍。这种现象出现,除了要批评被视察地方和单位弄虚作假、设圈布套类的“瞒上”伎俩,也更应反思一下视察领导的工作方式。因为领导视察时被下级蒙,原本不应成问题,领导想了解实情,只要在调查方法上稍动心思,目的就很容易达到。比如事先不打招呼,直奔调研对象了解实情;比如先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暗访,摸清底细后,领导再有针对性地现场突击;比如视察路线由自己抽样确定,随时调整视察路线……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更何况,微服私访的手段,很多年前的封建统治者早已常用。

  领导视察了解不到实情,与其说是下级蒙上级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上级想不想被蒙的问题。也许,在很多视察中,视察者本身就没想了解真实情况。有些领导视察,可能更多是出于政治公关,比如领导想树立某种形象;有些视察,可能是被公关的结果,很多地方和单位乐于领导去视察,想法让领导去视察,领导去时会带上项目,带上资金,还可以拉近视察领导与被视察领导的关系,让被视察的领导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些视察,可能本就带着视察者的个人目的──为什么个别领导视察时偏爱富裕的地方,穷地方则看不到其踪影?为什么有些领导恰巧是冬天南下调查,夏天北上研究?这些视察,视察者根本就没想过要获得什么实情,当然也就不在乎他们调查访问的对象到底是谁,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

  但是领导视察,是了解基层情况,了解百姓真实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体现。视察和调研,必须做实,必须让群众敢于说话,说真话,说有用的话。否则,视察就会走样,不但劳民财伤,还会起到败坏政府形象和社会风气、损害官员关系的作用。

  领导如何视察,总理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农民敢于提意见,说实话,就是很好的说明。我们希望能看到,各级领导视察时,都能像总理一样,深入实际,直接面对群众,只有这样,视察才有实际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