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两会”——20万网友选出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强化安全生产,遏制重大特大事故发生”排名第九,到2009年“两会”调查——最受网友关注的20大话题中位列十三,再到今年排位继续退后,“两会”的话题热度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与人民代表的参政议政,监督问政是密不可分的。
安全生产五类话题
每年“两会”,安全生产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纵观十年相关的提案、议案,涉及安全生产许多方面,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指出降低生产事故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加强安全监管确保经济健康运行的意见;如《降低生产事故 保持社会稳定》是全国政协2004年的重要提案之一。2006年代表、委员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本质安全”等相关建议。
二是建议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落实、追究责任的提案议案。如2007年代表提议修改《矿山安全法》,制定煤炭安全生产法,增加《公司法》中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社会责任内容。
三是对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创新思路的探讨。王润刚代表在今年的提案出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煤矿技术装备国产化,改变国外厂商用关键性配件来制约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技术的瓶颈。2008年政协委员建议“大型煤炭企业打破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
四是劳动与健康保障,改善劳动者待遇,以及相关医药卫体建设的建议。今年“两会”上,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受到多名人大代表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呼吁,应完善职业病认定程序,加强职业病档案管理,把用人单位的职业病档案实事求是记录在案,不得修改甚至篡改。“工会应当发挥作用,用人单位档案部门应有专门案卷,并规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查阅。”
五是关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的。
代表委员直言敢谏
2007年,刘宁代表建议,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拓展安全生产投融资渠道,因为发达国家安全生产投入占GDP的3.3%,发展中国家占1.5%,而我国不到1%。刘中惠则指出国家应加大对贫困县安全生产项目建设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到山里来。
针对今年赵林中代表关于“《职业病防治法》以及《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缺陷在于认定程序不规范”的发言,全国人大代表、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建议,完善《职业病防治法》,首先应打破专门机构的职业病诊断“垄断权”。“尽管职业病的诊断要求有专业诊断水平和诊疗设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非职业病防治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完全能够胜任诊治职业病。因此,应从法律层面允许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方便劳动者做鉴定。”
据媒体报道,不少代表表示,目前现存的职业病鉴定及备受争议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部门立法利益化的产物。 “立法部门总希望将应该社会化的东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以显示部门的权威,这是以牺牲社会进步为代价的。”因此,周晓光呼吁,应保证鉴定机构独立鉴定。“若双方认为鉴定结论存在问题,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司法权的监督,政府部门的作用仅是监督是否按照市场化规范操作。”
此外,赵林中表示,目前对于违法规定的单位仅是警告罚款,起不到威慑作用,应尽快建立依法追究责任制,上升到违法角度课以重律,使职业病认定程序有更多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议案落实促进改革
相关统计显示,每届“两会”都会收到涉及安全生产工作方方面面的建议提案60件以上,而代表、委员的关切,正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发速器。
2004年《降低生产事故 保持社会稳定》的提案,曾经提出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权威性,甚至提出过设置新的更高层次机构的设想,随后中央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升格为总局,即由副部级升格为正部级单位,强化了这一机构的权威并有利于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此外,建议提出的“关于对生产经营单位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进行立法的建议”、“关于请求国务院修改《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建议”,都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8年立法计划,将根据代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条例草案,按立法程序报有关部门立项审查和审议,将尽快发布实施。
同时,针对此项提案,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加大了对工伤保险的推进实施力度;国家安监总局进一步明确了伤亡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方面的规范,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保证金制度等;中央编制办也回复要认真考虑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问题。
2008年,代表建议加大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催生了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的挂牌;代表建议建立农民工生命安全保障机制,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并把农民工安全培训情况纳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建议提出的“关于运用高科技手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专门与有关单位就建议中提出的“煤矿救援和监测系统”的开发、试验和推广问题进行了讨论,支持有关单位将成熟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