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目标
8%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900万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4.6%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3% CPI(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10500亿元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7.5万亿 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
8000万吨 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8183亿元 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
3185亿元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
632亿元 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
2009年成就
5.31亿吨 粮食产量5.31亿吨,实现连续6年增产。
5153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增长8.5%。
17175元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7175元,增长9.8%。
1102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
33.5万亿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
8.7% 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
6.85万亿 财政收入6.85万亿元,比上年张张11.7%。
近7年来中央财政
“三农”支出
2144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2144亿元,比上年增加239亿元。
2975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
3517亿元——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3517亿元,比上年增加542亿元。
4318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4318亿元,比上年增加801亿元。
5955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672亿元,比上年增加1354亿元。
7176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7253亿元,比上年增加1581亿元。
8183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
名词解释
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是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关部门于2008年底出台的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措施。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向困难企业支付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使用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为保持积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政策的执行期均延长到2010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