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城镇化,很多人喜欢用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比重来衡量城镇化的发展程度。然而,单一进行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容易造成大城市就业压力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还会造成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发展动力不足,最终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让进城的农民能有稳定的收入,留守的农民能因为农村资源的集中而实现收入的大幅提高,这样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课题,而是需要将城镇的资源和农村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单一的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农村和城市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虽然我国在最近几年不断将政策向“三农”倾斜,但是要想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尚需较长一段时间。发展的事实也证明,如果将城市和农村独立起来发展,虽然到最后都会得到发展,但发展机会的不均衡难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平衡的才是最和谐的,才是最高效的。
听到来自内蒙古的全国人大代表刘三堂提出要通过“龙头企业+经济专业合作社+技术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时,记者的眼前一亮,如果真能够将农村的生产产业化,形成一个从农村延伸到城市的产业链,农村和城市的界限也就不再清晰,只不过是处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而已,将会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均等的发展机遇。如此一来,城镇将会由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而发展,由于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在城镇安得了家,没有后顾之忧,城镇的发展将会非常稳定;而留在农村的居民则由于人均资源的增多,消费市场的扩大,而在收入方面实现大的突破,才有可能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农村的发展,城镇的发展将会缺乏有效的支撑。城镇化的发展,将会对相关农产品的需求有大幅的提升,如果还是非常简单的农业生产,将难以满足城镇化发展之后扩大的需求量和提升的需求层次。所以,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新农村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基于农户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成了发展现代农业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当然了,在进行农村生产方式重新架构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养老保险等多个方面的建设,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留在农村的农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农村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会改变农民的思维模式,提升他们的眼界,从而为农民进城生活打下基础;而农村发展环境的提升,也将会吸引大批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投资和生产。
可以看出,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将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而是将城乡资源进行有效统筹,实现双方互动发展的一个过程,从而实现生产资料利用率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