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1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们都是一家人

□ 郭未名

本报随团记者郭未名

  跟随总社赴台经贸访问团考察采购的8天行程终于圆满结束了,总社经贸团可谓满载而归,签署了那么多的协议,采购了那么多农产品,让台湾农民乐开了花。而对我这个随团记者来说,虽然神经还在兴奋之中,但是感觉身体好像已经被掏空,真的是疲惫不堪。

  回想起抵达台湾后头两天的报道活动,只能用紧张、忙乱、连续作战来形容。11月15日刚刚抵达台北,当晚就面临第一场重头报道——与陈武雄的会见。毕竟第一次到台湾,方方面面都很陌生,想咨询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无从下手;在双方交往的礼节上也是一头雾水,生怕弄错,或被人笑话。总之,是在忙乱、懵懵懂懂中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照相机、摄像机都挂在脖子上、背在肩膀上,衣兜里还要揣上录音笔和笔记本,摄影、摄像轮番上阵,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切莫忘记录下双方交流内容,用笔记本记下录音号码对应的谈话人。因为会见结束后,还要回去听录音、写稿子。那个时候真是觉得分身乏术啊,要是有个三头六臂就好了。原以为这样的场合、情形次数不会太多,但是事实证明我完全错了。跟接下来的报道活动比起来,这头场“戏”算是很轻松的啦。因为在这之后的每场活动中,不仅每天我都要如此“装扮”上阵,而且多了台湾媒体参加,那时我才领教了台湾同行的本事,我不得不学会“挤”、学会“抢”,为的是占个好位置,拍些好照片。

  11月16日是最重要的一天,基本上重头的参观、签约都集中在这一天,经贸团从早晨7点到晚上11点奔波“转战”在台北的3家酒店。还记得晚上最后一项参观活动的时候,我已经累得走不动了,但是还在咬牙坚持给经贸团的团员拍照。脸上笑着给大家拍照,心里已经急成一团火,网站编辑发短信催我加快发稿速度。可是我能怎么办呢?我还在随团参观、随团拍照。终于结束了参观回到酒店,那时候已经是接近夜里11点,我一进房间就冲向电脑,赶紧拿出录音笔、耳机,整理录音。当我写完稿子的时候,团组所有人员都已进入梦乡,此时我和后方网站编辑在传送照片,商量着如何裁剪,如何编写说明。直到凌晨3点,才算是结束“战斗”。清晨7点起床又继续迎接下一场“战斗”。

  接下来的日子便都是这样周而复始,只有乘车在路上的时候,欣赏一下转瞬即逝的城市街景、山川河流,或者抓紧时间闭上眼睛,眯上一小觉。大巴上,我的固定位置在最前排,为的是到达目的地之后,以最快速度冲下车,追赶上前面乘坐小车的团长及迎接的人群,生怕错过什么重要场面。而有的时候,还会在车上边听录音边写稿件,或者在吃饭的时候,编写短信向后方编辑发送即时消息;有时宴会上会突然出现一些重要人物,我的任务就是放下筷子,抓起相机就追过去。8天来,除了睡觉的时候,其余时间相机和摄像机从不离身,他们成为我在台湾真真正正的好伙伴。

  回顾这奋战的8天,作为记者,客观记录是工作职责,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经常被台湾人民的热情和两岸同心的情景所感动。尤其是在两岸朋友一同载歌载舞唱起“我们都是一家人”那首歌的时候,欢腾热烈的场面让我的眼睛湿润了。坐在我身旁的一位年长的女士对我说“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我说“没错,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