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叶专家丽水论“茶经”

张弼廷

  近日,由丽水市政府、浙江省茶产业科技新平台、浙江省茶叶学会共同主办的“2009丽水茶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发展高峰论坛”,请到数位全国知名茶叶专家,传授“茶经”,把脉丽水茶产业。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独特的自然条件,悠久的产茶历史,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为丽水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丽水被誉为浙江最具增长空间的新兴产茶市,自2005年起,丽水的茶叶产值居全省第三,名列绍兴、杭州之后。虽然目前丽水市的茶叶发展势头较好,但是全国茶叶面积扩张迅速、产量过剩的现状,加之当前世界经济下滑,使今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更使农产品发展暗存着潜在危机。要吸取经验,未雨绸缪,尽早谋划发展思路,实施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上做足文章,从而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主办方表示,举办这次高峰论坛,就是希望通过借助专家教授的专业专长和人才优势,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合力推动丽水茶产业转型升级。

  用科技创新打造茶产业

  我国目前有茶园面积166万公顷,稳居世界第一,产量120万吨,出口29.5万吨,居世界第二。2008年茶叶产值860亿元,茶产业形势良好。不过,茶的产值只占世界饮料总量的9%,这说明茶的产值要明显低于咖啡、可可和其他饮料。而且目前中国的单产低、出口茶价低、茶厂装备差、自动化程度低、茶叶增值加工技术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丽水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创新是各项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的程度。首先就是要重视无性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其次要重视现代化无公害清洁生产。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茶业信息体系,使科研单位快速、方便了解茶叶生产、销售、海内外市场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销售企业更容易了解和得到科技信息,促进科研面向产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茶叶生产方式需现代化

  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包括无性系茶树品种普及率高、管理体制先进、机械化生产程度高、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强、茶的综合利用能力强。

  专家建议,丽水的茶产业也要在这几方面努力。他说,在日本,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规划地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1980年茶树繁殖100%实现扦插育苗;目前无性系茶树普及率已达到89%。他建议,丽水茶产业转型要推广和种植良种茶树;把小农生产方式转化为现代生产方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机械化生产;建立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防治系统,并对茶叶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

  注重茶叶质量安全

  茶叶产品本身具有各种不同的品质特征。如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这是茶叶的感官品质。茶叶的理化品质成分包括茶叶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等。茶叶的安全性,包括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这些特征,既是各种产品的区分,也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如消费者通常认为龙井茶是一种外形扁平光直、色绿、清香的茶叶,否则,就不是龙井茶。

  十大历史名茶为什么能持续发展?就是因为其有好的品质。茶叶产品要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如茶叶质量标准,是根据一定时期的茶叶科技水平和经济状况而制定的,是相对稳定的。而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则是时时在变化的。

  茶叶安全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性控制技术制约、茶叶产地环境制约、加工方式和质量管理制约、人的素质制约。而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于化学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茶树生理性因素、人为因素等。丽水的茶产业在这些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肯定会大有发展。

  大力推进茶叶深加工

  近年来,我国在茶叶加工上取得很大的进展,茶叶连续化(流水线)加工取得重要成果;名茶的机械化生产得到大面积推广;新原理、新手段、新工艺在茶叶加工上不断得到研究探索,一些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些工艺得到改进、应用,包括绿茶加工的老杀、精揉,茶花加工的湿坯连窨技术等。同时,乌龙茶的人工气候加工技术取得很大成功,其他罐装茶水、速溶茶的加工技术研究、茶叶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制备技术研究都广泛开展并取得很多成果。但是对于茶叶的采摘问题和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困扰着茶产业的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