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MB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代表就当前的化肥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针对近期化肥市场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人士指出,2008年以来,受国内外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急剧波动的影响,化肥生产和市场供求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和企业都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一是尿素、磷酸二铵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为多年未见。二是农民用肥数量大幅度下降,据相关部门初步估算,钾肥用量下降了1/3,磷肥用量下降了1/4。三是生产和流通企业面临着多重的压力,生产和流通企业在成本波动、需求不旺情况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高价原料的陆续消化,目前生产企业的经营业绩开始显现;流通企业前期采购的高价化肥在春耕用肥旺季销售之后,原来的潜亏也将变成实亏。此外,在去年化肥价格走高的情况下,假冒伪劣化肥的坑农害农现象比较突出,不少企业通过偷减养分、虚假标识进行欺骗。当前政府高度关注,并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查访,加大查处力度。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出台了一些措施。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六项政策措施(即国六条)。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会议精神,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同时,在春节之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了自2009年1月25日起,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取消化肥价格限制,对农民采取农资综合补贴,保证化肥的优惠政策。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促进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市场供求,增加生产竞争的灵活性,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化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深化化肥体制改革是当前的一个主要任务,相关人士表示,在流通渠道方面,国务院已经明确放开化肥经营的限制,放开市场、公平竞争,按照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的原则,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据介绍,改革的核心是允许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入化肥流通领域、参与化肥经营,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和明确化肥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注意培养稳定成熟的化肥市场,鼓励大型的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去整合网络资源,发展连锁经营。据了解,相关政策很可能在近期公布。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商业淡储情况,相关人士称,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增加400万吨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的措施,将化肥的淡储量增加到了1600万吨,由96家企业来承担,品种为尿素、磷酸二铵等高含量优质化肥。东北三省、山东、河南等13个粮食主产区储备量约占总储量的70%。其中,流通企业储备占2/3左右,生产企业约占1/3。
2008年的用肥旺季,化肥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扬,农民化肥施用量出现了明显下降。据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继续发生,有关部门正密切关注化肥市场的变化情况,一方面加强组织调运,针对前期天然气供应不足状况,加强对用天然气尿素企业用气的供应,让天然气尿素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钾肥企业实现稳产增产,抓好钾肥企业建设,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进一步提高中国钾肥的供给自给率。
此外,目前已经开始执行的化肥季节性关税,体现了政府限制化肥出口、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让农民能买到肥的坚决决心。据了解,在今后,还将继续执行已经公布的化肥出口关税政策。目前国家各项政策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保证国内价格的基本稳定,保障农民春耕用肥的需要,这是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核心和也是政府部门的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