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辽源: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本报讯  吉林省农村信用联社辽源办事处根据省联社提出的“近期占领,远期站稳”的市场发展目标,结合实际,采取三项措施,制定了“深挖农村市场,提高农业贷款增量”的营销策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服务“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深度挖掘农村市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结合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对农户小额贷款政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对农户承诺凡符合贷款条件的保证给予贷款;对有陈欠贷款的,承诺还完再贷。同时各联社还设立举报电话,并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宣传,为巩固农村市场打下了基础。对中小企业及产业龙头贷款,则注重从农村产业链条、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规模、借款人信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市场立体式分类、梳理。重点培育支持从事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畜产品、水果、蔬菜、运销的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多种所有制、各种经营形式农产品精、深、细加工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业主和专业大户,支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形成的农业生产项目。东辽联社积极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大志禽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了周边600多农户发展养殖业,使禽类养殖、深加工在东辽县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格局。

  创新服务方式。首先在做好信贷市场贷款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了信贷人员的放款权利,实行了“信贷员调查,村、社贷款监管小组评议,信用社集体一次核定,农户随用随贷、柜台监督发放”的办法,创新了信贷管理方式,弥补了发放农户贷款操作上的漏洞;其次是下达了信贷人员的放款任务,制定了信贷人员等级标准,落实全年春贷及清收计划并制定了方案,确定了信贷奖罚标准;再次是搭建营销平台。上半年,经过与地方政府多次协商,签定了《农村金融合作协议》,搭建起辽源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将政府、企业与信用社信誉有机地链接为一体,形成了相互约束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有效地解决了因信用环境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想贷而不敢贷”问题。

  截至6月末,全辖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282738万元,较年初增加3583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孙世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